wangshangtupian.png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论。从二月二的节日习俗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文化的内涵。

  北方有句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思考这句谚语,提出其中所蕴含着几个问题:

  一则,反映出二月初二这天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并且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则,其中谈到了“龙”,那么,那么二月二与龙又有什么关系呢?进一步说,又是什么深层文化心理把龙和这个春天的节日联系在一起呢?

  三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那么,“龙”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以下分析“二月二”的文化习俗,并从中医的角度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一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盛唐时期。在唐代诗人笔下也有记述。

  比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宋代二月二沿袭了唐代的风俗,气氛则更加隆重。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云:“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缇幕歌酒,散在四郊……”

  这些记载都表明,在古时二月二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节日,主要习俗是寻花觅草,踏青游乐,所以又叫踏青节。

  从中医来分析,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居于天地之间,冬天寒冷,天地阳气处于闭藏的状态,人的阳气亦处于闭藏之中。立春(多在正月)之后阳气开始生发,至二月初二,阳气渐至地面。此时小草已经变绿,桃花、樱花已经或准备盛开。这个时候走出家门,去户外游玩,最有益于宣畅春天的木气,能让人的阳气跟上天地的节奏而自然升发。由此说,二月二出去踏青游乐,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二

  如何解释“龙抬头”呢?古人是从天文来观察的。

  上古时代,最晚在西周时代,中国就有了二十八宿的概念,将日月五星行经的黄道带划分成二十八个天区,用以表示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同时用二十八宿来判断季节。

  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象或四神,分别为苍龙、白虎、玄武、朱雀。其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条形似的龙。角宿为龙的角,每当二月初二前后,黄昏时角宿就从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经典,可以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源于天文观察。这正是《内经》所谓的“法天则地,随应而动”理论的体现。因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的生命与健康亦与天地相参。疾病之所以发生,亦是“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就“二月二,龙抬头”而言,这其实是天地阴阳升降变化的结果。进一步说,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存在着天文学的意义,由天文而引申至历法,然后才有了节日。从中医来分析,所谓的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古人对于天文的观察,其北后离不开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三

  “龙”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学者各有说法,且见仁见智。

  古籍中有很多有关“龙”的记载。比如《洪范》说:“龙,虫之生于渊,行无形,游于天者也。”《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炎黄子孙不是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吗?那么,什么是龙呢?龙是什么样子?查遍古今中外《动物志》会发现有恐龙、变色龙、土龙等被称为“龙”的动物,但没有一样是可以与传说中的龙相比的!

  按古人的描述,龙的形状是:蛇身、马头、鹿角、鸡爪、鱼鳞……,且其体形巨大、修长。龙既可以潜藏在地中,还可以现身在田,跃动在渊,还能飞行于天,是动物界绝无仅有的生活于水、陆、空的“三栖动物”。

  显然,龙不是客观世界实有的动物,而是华夏民族根据历代文化积淀而想象、塑造出的一种神奇动物,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可以说,“龙”是人文的产物,而不是物质的实在。华夏民族崇拜龙,就要赋予它一个节日,这就是二月二。所以,二月二又称“龙抬头日”或叫“青龙节”。

  从中医来分析,所谓“龙”,即是阳气。阳气春升夏长秋敛冬藏,龙亦是如此,二月二则阳气初升,之后“见龙在田”;春末夏初会“或跃在渊”;进入夏天则“飞龙在天”;入秋后逐渐下潜,至冬天则“潜龙在渊”。这是四时阳气的升降浮沉规律,也是“龙”的变化规律。

  由此说,所谓的“二月二,龙抬头”,其实是天地之间的阳气升浮于地面了。我认为,这才是中医角度所谓的“龙”的实质。

  四

  古人认为龙在每年秋分以后就沉潜到水中不出来。清代文学家孙奇逢在《孙征君日谱录存》记载:“龙抬头口号:俗传此日龙抬头,犹恐龙眠尚未休。欲乘风云难得便,澄潭深处且藏修。”想要龙降雨,就得设法让它回到天空中去,使用最普遍的招数是引龙出水。

  明人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是用撒白灰的方法引龙。清人记载:“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日,自外汲水由大门引洒,谓之引龙。”这是用洒水的办法引龙。不少地方二月二早晨起来以后,家人要拿起长竿敲击房梁,目的是把“龙”唤醒,再用谷糠或黄土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金龙”,意味着龙降雨后就会有一个金灿灿的丰收年。有些地方则通过舞龙表演让龙清醒,让龙兴奋,以达到行云降雨的目的。后世主要在二月舞龙,因为春耕最需要雨水。

  从中医来分析,二月二正是阳气初升至地面的时间,此时正是春天。天地之间阳气升发,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命繁衍,世界正在以鼓舞人的温暖和生机取代冬日的严寒和肃杀。显然,这代表着旺盛的生生不息之机。此时“引龙”,其实是引发阳气升发,让人的阳气跟上天地的步伐。

  进一步说,“龙”是神灵,龙在二月二抬头,相当于春神。春天意味着生殖、繁育、复活。其实是让人体阳气发挥其升发之性。人们的这些习俗从根本来说,是文化上的升发阳气。这也类似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交感。

  按十二消息卦,正月的卦象为“地天泰”,阴在上,阳在下,阳气渐升,阴阳处于平衡状态;进入二月,其卦象为“雷天大壮”,其趋势是阳长阴消,阴爻渐退,阳爻渐长,阴为二,阳为四,阳始胜阴,即表现为“阳抬头”之势。以龙为喻,龙属阳,故把二月称作“龙抬头”,正好形象地体现出了仲春二月的天气变化形势。

  五

  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宗教信仰的沉积,如果追本溯源都和远古的原始崇拜观念以及相应的巫术仪式密切相关,在现在的众多节日风俗中都能找到某些原始崇拜或民间宗教信仰的遗迹。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可能还有中医的因素。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从二月二的节日习俗我们能具体感悟到什么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自觉地去顺应上天的旨意,积极配合天地的活动规律。显然,

  天上露出了角宿“龙头”,人间就赶紧行动起来为龙的苏醒和升空努力。古人认为,人必须顺应天地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所以,古人是不敢逆天而动的,传统的节日大多体现了人与天地和谐相处的理念。可见“天人合一”有着积极的意义。

  显然,把“二月二”设置为一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源于对“龙”的崇拜,更多的是古人用这种方法来体现“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和中医观。(文/董洪涛)

点评
还没有点评哦!